鲁比奥为何突然转变对华态度!2025年7月11日午后,吉隆坡的闷热空气中弥漫着一场外交会谈的气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一小时的会晤后,面对镜头评价这次会谈为“积极、务实、建设性的”。这个简洁的定调在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半年后,成为中美关系航道上的一个微弱信号。
就在前一天,鲁比奥还在东盟外长会上极力推广美国的印太战略,用隐晦措辞暗指中国。然而不到24小时,当真正与王毅面对面时,这位素有“对华鹰派”标签的国务卿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务实态度。王毅明确要求将6月5日两国元首通话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行动,尤其在管控分歧的同时探索扩大合作领域。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述并未引发美方的对抗性反弹。
鲁比奥态度的微妙转变可能源于一种紧迫感。当时特朗普政府已宣布自8月1日起对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8个东盟国家征收高额关税,甚至澳大利亚也面临药品关税威胁。日本首相石破茂公开表示要减少对美依赖,马来西亚外长哈桑直言亚洲正面临“完美风暴”。鲁比奥试图安抚盟友,称东南亚将获“更缓和”税率,但专家波林指出这如同在飓风中点燃蜡烛,效果有限。
在这种外交困局下,鲁比奥罕见地透露特朗普访华“可能性很高”,双方均展现强烈意愿。这与6月5日中国领导人欢迎特朗普访华的表态形成呼应。当被问及贸易摩擦时,鲁比奥主动淡化:“我不是贸易谈判代表”,暗示关税并非核心议题。此时距离中美贸易休战90天期限仅剩一月,第三轮谈判即将启动。这种战略回避客观上为更高层接触留出了空间。
中国学者张腾军指出,当前中美高层交往频次与及时性与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严重不匹配。美方一边寻求对话,一边在经贸等领域持续施压,破坏交往氛围。鲁比奥在吉隆坡的“建设性”表态若缺乏后续行动支撑,终将流于外交辞令。真正考验在于美方能否将“管控分歧”转化为停止单边关税等实质举措。
回顾鲁比奥此行,他不仅见了王毅,还与俄外长拉夫罗夫、日本外相、韩国外交高官会晤。这一系列穿梭外交是白宫在印太战略棋盘上同时按下多个棋子的尝试。然而,当美国以关税大棒无差别挥向盟友时,其外交承诺的可信度受损。日本首相的公开表态与东盟联合声明草案中对“单边行为”的隐晦批评,都是盟友疑虑的明证。
中美关系的航向尚未真正校正。正如中国领导人在元首通话中强调的,两国关系需要把稳舵盘、排除干扰。鲁比奥的态度变化或许是暗流涌动的开始,但若美方持续以战略焦虑主导政策,再罕见的外交辞令也将沦为无根之萍。随着8月1日的关税大限日益逼近,真正考验双方智慧的是如何将“积极”的吉隆坡瞬间扩展为可持续的行动路线图。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中国期货配资公司-正规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