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日获悉,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许倬云1930年9月出生于厦门鼓浪屿,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先后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夏威夷大学讲座教授、杜克大学讲座教授、匹兹堡大学历史系退休名誉教授等职。
许倬云被认为是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其学术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另有“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其作品《万古江河》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
许倬云先生的童年和重庆关系甚密。他在2024年出版的《长江小史》一书中写道:“长江于我,印象深刻。江行一路,两岸风光,如同拉洋片,从南京一直到沙市。更往上行,进入三峡,过峡要耗时一日,丰都以上缓水平流,一直到重庆。重庆是两江相夹的半岛,一边是嘉陵江,一边是长江:北岸的嘉陵江水清,南岸的长江水浊;在唐家沱清浊合流,就像‘泾渭分明’一样。”
由于父亲的工作,抗战时许老一家住在重庆南岸的南山,曾经有数年之久。许老出生时就手掌内屈,双脚无踝,足背向地。身体有恙,加之战乱,许倬云高中之前一直没进过学堂。1946年,许老从重庆回到无锡,到辅仁中学就读。抗战期间,在重庆南山万松丛中,一盏油灯旁,父亲许凤藻爱给少年时的许倬云读名臣奏议。此时,许倬云一家流亡在路上。不到10岁的许倬云经历了一次次轰炸,看到了一幕幕百姓逃亡的残酷景象。在万县(现重庆万州区)大轰炸后,从防空洞回家的路上,许倬云看到了电线上半具尸首、树干下一条大腿……多年后,已成为一代历史学家的许倬云,依然无法忘怀少年时所看到的景象。
展开剩余52%许倬云先生2004年荣获亚洲学会特别贡献奖、2020年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2023年获颁“2022—2023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2024年获得唐奖第六届汉学奖。他心怀天下悲悯苍生,不断思考和著述,以独树一帜的大历史观闻名于世,毕生致力于为中国文化寻找出路、为世界文明提供解决方案。他的两部作品也先后入选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主办的“百本好书送你读”推荐书目,向全市读者推广。
2023年9月的书单推荐了《往里走,安顿自己》,他在书中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往里走,才能安顿自己。如果你总感觉活着很累,那就翻开本书,从今天开始安顿自己的心。
2023年12月的书单推荐了《经纬华夏》。“我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围绕着这一发端,许先生以九十高龄迎难而上,八易其稿,结撰出这部华夏文明从成长到成型的传记《经纬华夏》。该书跳脱出中国文化内部演变的叙述,以大历史观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对华夏内外的历史互动进行了全新的归纳排列,再现了中国大地上人群、族群、文化互动融合的轨迹。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聂晶
原标题:史学大家许倬云去世,童年曾在重庆度过,两部著作入选“百本好书”
发布于:重庆市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中国期货配资公司-正规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